作者:王美玲 浏览:3887次 时间:2016/12/29 21:56:37 |
“民俗剪纸”课程班总结 王美玲 本学期,继续承担“剪纸”课程教学任务,结合校本课程要求,我围绕着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价对课程做了几点思考: 一、关于课程内容 单纯地学习剪纸技艺,学生开始会比较感兴趣,但是时间久了难免会兴趣淡化。同时我发现学生对扬中的风俗习惯知道得很少,扬中的民俗文化面临失传的窘境,因此,我就着手将民俗文化于剪纸结合起来,将风土人情作为“剪纸课程”学习和创作的内容,开设了“民俗剪纸”课程,报教务处备案。这学期,我做了如下内容安排: 课程内容安排表:
这学期,因为课程开设延期,课时变更,加上是在摸索中前行,“民俗剪纸”课程除了成立了社团组织机构,建立了qq群、进行课程展示外,只完整地进行了中秋节专题学习,原定的重阳节、冬至都未涉及。 二、关于课程目标 围绕课程内容,本课程确立了三大目标,分别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1.学生掌握剪纸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技法。了解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掌握阴刻、阳刻、阴阳刻相结合的剪纸知识及方法。形成一定的创作能力,懂得剪纸修饰中的各种符号所表现的功能,如月牙纹、锯齿纹、圆洞、弧线等。会简单进行套色剪纸,如填色、拼色、分色,运用美术知识进行配色,使作品具有艺术美感。能比较灵活地运用表现形式来创作民风民俗主题剪纸作品。 2.通过民风民俗调查、问卷、网络搜索、课件制作等活动,学生对扬中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有所了解。 3.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能力,能鉴赏剪纸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思想及表达方式,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滋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三、关于课程方法 本学期的教学中,剪纸技艺的学习仅仅成为课程的一部分,而搜集资料、课件制作、小组展示与交流、展板设计与制作等形式则成为了学生深度了解扬中民风民俗、节日遗产的重要途径。而、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课程最常态的学习形式。期初,通过推荐与竞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班顺利推选出了社长、副社长各一名,组长6名,承担相应的职责。全班37名同学也被双向选择到6个小组。 四、课程评价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日常教师的出勤、纪律记载外,学期结束前,发放《组员评价表》、《组长对组员评价表》,分别对组员实施学生、组长、教师的多元评价,确保评价实事求是。 “民俗剪纸”课程组员评价表 班级 姓名
“民俗剪纸”课程组长对组员评价记录表 组别 组长 时间
虽然从课程策划到制定计划,从课程名称到成员分组;从表格设计到课程执行,从中秋节专题资料搜集到PPT展示交流……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和学生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收获,但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反思,我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比较浓郁,对未来的课程学习充满期待。下学期,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怎样更为及时地收集资料,课程主题和实施形式如何确定都将成为我和全体学生共同面临的挑战。
|
|